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曾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的“水立方”,如今正在转身变为“冰立方”。转换完成后,这里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上周, 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好,“水立方”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正式完成。到今年年底,这座昔日的标准奥运泳池将变身冰壶赛场,迎来首场国际冰壶比赛。
走进“水立方”比赛大厅,场馆内原本的泳池已放空了池水。三米深的池底中,一排排钢架已经搭好,1500块1米见方的灰色混凝土方块几乎覆盖了整个泳池。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支撑冰面的可转换钢结构由2600根H形特制钢材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紧固结实。
冰壶运动是对冰上环境条件要求最严苛的运动,对冰面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助理贾宇介绍,为了让场地符合标准要求,在预制混凝土板安装过程中,每名工人需使用卡尺进行精密微调,确保冰水转换结构的总误差被控制在毫米级。“在奥运游泳馆内进行冰壶比赛无疑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在刚刚完成的钢结构堆载实验中,加上每平方米一吨的荷载,钢结构的变形仅有1.6毫米,大大低于3.0毫米的要求,可完全满足运动员进行比赛以及冰车修整冰面的需求。”贾宇说。
在钢结构之上的冰面来一场高强度的比赛,冰面结构并不会震动。根据冰壶赛事场地要求,冰立方冰面结构自振频率达到了30赫兹,优于现浇混凝土板。“人类运动极限频率如跳绳约为每秒5下,也就是5赫兹,因此运动员在这样的冰面上活动时绝对不会引起钢结构共振。”贾宇说。
搭完钢结构以后,冰立方成为真正的冰场还差哪些步骤?贾宇介绍,未来还要在混凝土层上方铺设保温层、防水层、土工布层,并安装可拆装制冰设施,整个工程预计10月完成。今年11月,冰立方将进行基础制冰工作。在完成冰面制作后,冰立方将成为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
根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比赛需要,“水立方”将在保留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搭建冰场可转换钢结构并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改造完成后,“水立方”将同时拥有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冬天时可以变身冰场,到了春天制冰设备和可转换钢结构拆除后,冰场还可以还原为泳池,举办游泳和跳水比赛。
“水立方”改造后的场馆将更加节能环保。“此次‘水立方’增加了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夏季开启顶部的空腔,通过自然通风降温;冬季则处于封闭的状态,可以蓄能降低场馆热耗,这样就可以减少空调能耗。”杨奇勇告诉记者。
除了改造水立方,在水立方南侧的绿地下方,还将新建一个地下冰场——冰上运动中心,中心在地面设置三个“水滴”构筑物,既是建筑出入口,又可实现冰上运动中心的自然通风,提高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建筑物屋顶设有直径为13米的大采光井及导光管,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源引入地下,每年节约用电2.6万度,相当于一个家庭至少10年的用电量。
据了解,冰上运动中心与国家游泳中心主场馆中建设有地下通道,方便游客往返于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
改造后的国家游泳中心还将实现智慧管理。场馆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场馆温度、湿度、PM2.5、CO2浓度等数据,可以随时查看场馆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和保养记录,像保养汽车一样保养整个场馆。在发生应急情况有系统报警时,手机会收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发送的报警信息。同时报警区域的照明、送风或排风设备将自动打开,在中控室发出声光报警、视频监控画面将自动弹出到监控屏幕上,同时向相关人员发出手机报警信息。
杨奇勇介绍,冰上运动中心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0年5月开始试运行,每年可接待超过10万名冰上运动爱好者。据了解,冰上运动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8221.3平方米,包括1个标准的冰球场和2条冰壶道。
“把水立方变成一座冰上项目和水上项目同时运行的场馆,需要很大的改变。”国资公司副总裁武晓南介绍,游泳比赛和冰壶比赛对于温度、湿度、声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为此,“水立方”联合北京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各方先期开展了科研论证,重点研究了改造工程涉及的冰壶场地热湿环境、冰壶场地体育照明和场馆建筑声学等5项具体课题。“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变化,却是让游泳馆变成冰壶场馆最重要的保障。”武晓南说。
冰面温度零下8.5摄氏度左右、冰上1.5米环境温度10摄氏度、满足零下4摄氏度的露点温度……在所有冰上项目中,冰壶对场地的要求最为严苛,冰面的温度、场馆的湿度、空气温度都会影响冰面质量。
“其实,不同的冰上运动对于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为冰面有一个特点,冰的温度越高它越软,温度越低越硬。”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助理贾宇介绍,这也给冰立方建设团队带来极大挑战。
相比温度,湿度对于比赛的影响同样巨大。冬奥会举办时,场馆内将会聚集4500名观众。进入场馆以后,每个人都有散湿量。如果遇到下雨下雪的情况,人的鞋子、衣服都会带着水分进来,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湿负荷,影响到环境湿度的精确控制。
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内不能起雾,冰面上不能结霜,这要求场地区要达到零下4摄氏度的露点温度,也就是在任意湿负荷条件下当环境温度低于零下4摄氏度才能发生结霜的情况。“这对水立方这样的大空间来说难度非常之大。” 贾宇说。
为此,团队在奥运游泳竞赛池水处理机房南北两侧,新建了两座除湿机房,安装了四套专业的除湿设备。比赛时,经过除湿设备处理后的干、冷空气,通过地面置换送风的形式送到比赛场地,在冰场南北两侧各有一条50米长的条缝形地面送风口。而在东西两侧临时看台背后设置回风口,将看台观众的湿负荷带走,送回机房进行除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气流组织:从地面送风口向场地持续输送干冷的空气,在冰壶场地区域形成一个5米高程左右的冷空气湖,周边环境的温湿变化再大,也不会影响到场内冰面上方的环境质量。”贾宇说。
冰壶赛场上,运动员之间进行战术沟通需要呼喊。因此对冰壶场地的声学环境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根据国际单项组织的要求,冰壶场地内的回响时间要求在1.6秒,基本达到剧院的要求。
“2008年,我们在水立方测出的回响时间是2.8秒,这次改造增加了一些最新的建筑吸声材料,目前经过计算机模拟已经可以到达1.8秒左右。”贾宇介绍,进行建筑回响测试时对赛场环境有着严苛的条件,目前还无法进行精确的测试。“未来在场地周边、墙面、地面、柱子、看台和座椅都会利用吸声材料进行覆盖。预计在2021年的冬奥会测试赛时,水立方就能够达到冬奥会标准。”
在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过程中,已经使用十多年的体育照明灯光设备也将更新,由原来的金卤灯更换为LED体育照明灯,能够完全满足冬奥会冰壶比赛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的要求,满足高清转播的要求,同时仍然可以满足游泳比赛和跳水比赛的要求,LED灯还可以实现即开即亮,减少灯光照明所需的等待时间,而且LED灯具更节能,开启同样的时间比原来的金卤灯节能40%以上。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再一次与奥运结缘,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2019年7月,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好,“水立方”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圆满完成。
2019年11月,冰立方将进行基础制冰工作,随后进行中国青年冰壶锦标赛。
“冰立方”首场冰壶赛事上周日刚落幕,昨天,这里就涌入了第一批来尝鲜的观众——来自雍和宫小学的小学生以及专程到“冰立方”参观的市民游客。也就是从昨天起,“冰立方”推出“相约2022冰雪文化节之全民冬奥冰壶体验”活动,市民游客可亲临现场体验奥运
纯白无瑕的冰面、优雅旋转的冰壶、奋力投掷的运动员、热情洋溢的观众……随着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昨天下午落下帷幕,“冰立方”完成了首秀亮相。 经过一年的冬奥冰壶场地改造,国家游泳中心成功实现冰水转换,全新亮相的“冰立方”首次迎来冰壶赛事。“这就
纯白无暇的冰面、优雅旋转的冰壶、奋力投掷的运动员、热情洋溢的观众……这一周,“冰立方”成为冰壶运动的胜地,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今天下午在此落下帷幕。 经过一年的冬奥冰壶场地改造工作后,国家游泳中心成功实现“水冰转换”,全新亮相的“冰立方”首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为“冰立方”,位于南广场地下的“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也在同步建设,今天传来了最新的工期进展:上午10时18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顺
今天上午,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好,作为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的水立方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圆满完成。 今天上午,走进水立方游泳池看到,泳池上方已搭起钢架,一排排1米见方的混凝土方块覆盖了整个泳池,工人正在高空吊着绳索,对场馆墙面进行清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过程,又有新进展。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获悉,目前水立方冰壶场地改造工程已进入核心阶段,预计冰场可转换结构将于本月底全部搭建完成。今年11月,这里将上演国际冰壶赛事的“首秀”。 图为“冰立方”效果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